解析:是索帅战术能力差,还是C罗到来触发了内部负效应?

来源:NBA直播吧
从三条战线上的4战3负,到以令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输掉双红会,曼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是灾难性的。C罗回归首秀时制造的喧嚣恍如隔世,志在多线争冠的曼联已呈全面崩盘之势,围绕金球先生打造体系的难度超乎想象,索尔斯克亚体会到了从云端跌落的感觉。

1.C罗到来之前,曼联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吗?

自索尔斯克亚执教以来,曼联取得的进步肉眼可见,马奎尔领衔的全新防线已经成型,由博格巴和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双核驱动的中场也是动力澎湃,影响球队上限的就是锋线得分效率。为了能够与曼城和利物浦这样的球队竞争,完成从“争四”到“争冠”的进阶,曼联还要提升在关键时段和关键比赛中的得分效率,C罗的到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。

从已经结束的比赛中可以看出,索帅的“作业”抄得并不好。

36岁的C罗依然是当今足坛最为可靠的得分手之一,不仅能够把握住看似不错的得分机会,还可以“无中生有”地制造杀机。在过去几个赛季中,C罗完成了令人瞩目的技术转型,即控制在禁区外围活动中的消耗,减少持球突破和无球压迫的尝试,节约体能来保证射门环节的技术稳定性。虽然已经进化为“禁区之王”,C罗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起到支点作用的中锋。由于长时间与防守球员缠斗后就会出现射门效率下降的问题,C罗不会一直靠前站位,“拉出来再打进去”是其擅长的方式。

C罗的射术是毋庸置疑的,曼联需要这样能够一锤定音的射手。

2019/20赛季,索尔斯克亚全面放弃了前任留下的“巨人阵”建队思路,采取了相对务实的比赛思路,曼联在强强对话中表现非常出色,重拾强队风骨。2020/21赛季,索尔斯克亚在布阵时向中前场倾斜资源,打造了非对称的4231体系,以提升球队“全天候”的抢分能力。在两步走的建队过程中,索尔斯克亚将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树立为核心,为此他放弃了曾有过高光时刻的马夏尔,将博格巴改造成为了边前卫。

球员时期曾经与C罗有过合作的经历,在过去的两个赛季中展现出了不凡的引援眼光和杰出的建队能力,索尔斯克亚曾为C罗的到来振臂欢呼,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措手不及。

控球和脚下摆脱能力一般,擅长传威胁球和后插上射门,既不宜呆在后场协助队友将球“摘”出来,也不能长时间占据10号位作为传输链条的轴心……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居于4231体系的核心位置,其遵循的却不是传统前腰的球路,打法更像是一名向前意识极强的影锋,切换到炮轰模式时威力无穷,慢下来之后便会显得无所适从,离开中锋身后的区域之后,发挥便会大打折扣。

盘带和控球能力不突出,执着于传威胁球,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是站在前腰位置上的影锋,他在创造大量机会的同时,也让比赛的局面变得非常开放。

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拥有强大的传射输出能力,在马拉松一般的联赛长跑中价值非凡,其强烈的求胜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更是深得索尔斯克亚赏识。为了支撑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的发挥,索尔斯克亚采用了双后腰配置,打造了由三名年轻人组成的锋线,形成了赢得球权后迅速打纵深的进攻方式。这种模式为曼联赢得了很多胜利,但也导致球权掌控能力下降,博格巴被边缘化,以及边路配合不够细化等问题。C罗不仅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,反而给索尔斯克亚带来了新的烦恼。

四个月后回到欧战舞台,曼联的主力阵容变化幅度很大。输给伯尔尼年轻人之后,索尔斯克亚开始愈发轻视中场,押宝“两头”。

2.C罗到来之后,曼联出现了哪些改变?

同上赛季相比,曼联的场均压迫次数由25次减少为16次,场均控球率达到了57%,球队似乎失去了速度和强度,进入了看起来效率一般的消耗战模式。曼联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主打4231阵型,三中卫体系和菱形442被束之高阁。为了寻找“C罗之队”的最优配置,索尔斯克亚在压迫环节摁下了暂停键,集中精力在一种阵型架构中精耕细作,在很多时段要求球员们主动降速,事实证明,这些基于控球战术(以及控制失误)的策略都是事倍功半的。

曼联球员本赛季的压迫数据。

尽管多次凭借压迫和回防赢得满堂喝彩,但C罗在无球阶段的总体输出还是相对较低的,更多的是以碎片化的输出来赚取流量。根据英国媒体的统计,卡瓦尼本赛季每90分钟完成39.7次逼抢,C罗只有12.1次,在队内仅高于马奎尔、林德勒夫和瓦拉内等后卫。卡瓦尼的场均跑动距离达到了10.9公里,明显高于C罗的9.3公里,夺得球权和冲刺距离等数据都比C罗要高。

双红会,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的扑抢没有起到效果,反而丢掉了位置,对手顺势发动攻势,取得了进球。

在无球状态下,C罗与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组成的第一道防线无法给予对手足够的压力,博格巴(身体灵活性及选位)和格林伍德(防守意愿)因为各自的原因无法边前卫一样保护边后卫。曼联既无力向前施压夺取球权,退守己方半场后搭建的防线也是漏洞明显。在刚刚结束的双红会中,曼联4231/424的割裂感达到了极致:博格巴和桑乔未能首发,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甚至要比C罗的位置还要靠前。边锋留在高位等待机会,前腰只顾向前而忽视后撤,曼联的双后腰在防守中承受着双倍的压力。

桑乔放弃了倒三角传中的尝试,改为高球找C罗。

对阵亚特兰大和利物浦,博格巴连场替补,曼联以424阵型开启赌博之旅,大逆转之后就是大溃败。

曼联拥有博格巴这样脚下技术细腻的球员,却很难围绕其打出细腻的阵地配合。C罗和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都是擅长无球移动且向前意识极强的球员,桑乔喜欢脚下有球的感觉而不是“无球”,这位强力新援还没有熟悉英超的节奏,格林伍德和拉什福德的特点与桑乔正好相反,这意味着博格巴无论出现在哪个位置,曼联都无法在有球区域打出连续配合,最终都要以直线化的(缺少变化)输送方式进行赌博,对手很容易就能获得守转攻的机会。

3.乱麻般的战术试验,索帅从“试错”中收获了什么?

在回归后的前两场联赛中,C罗状态不俗,连续取得进球,但他在场上的表现已经显现出挣扎的迹象。对阵纽卡斯尔,C罗首次在禁区内拿球便出现了射门踢空的情况;对阵西汉姆,C罗在进球之前连续在背身时相继被奥邦纳和祖玛破坏掉了脚下球,几次起跳接应边路传中也没有成功。

36岁的C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出现了下滑,原本就不够娴熟的中锋打法被对手参透。

简单直接的“找C罗”打法难以奏效,曼联改变了进攻支援方式,即打转换进攻时多给C罗带有提前量的脚下球,落入阵地战后投入高个中场(麦克托米奈&博格巴)冲击禁区,以此分担C罗的压力。投入较多资源支持C罗,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曼联并没有搭建好可靠的控球战术,为了追求进攻机会而频繁交出球权,出球和抢断的压力便集中到了后腰身上,弗雷德和麦克托米奈等人连续犯错不是偶然。

麦克托米奈前插支援锋线,弗雷德的防守并不能令人放心。

对阵维拉时射失点球,做客王权球场表现低迷,舆论对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的质疑也逐渐达到了顶点,围绕“618”组合的争论经久不息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,索尔斯克亚没有退缩,而是继续押宝“两头”,将进攻指挥权继续交给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。索尔斯克亚认为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的优势(前锋属性+传威胁球能力)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,其球风更契合曼联的传统。

自范加尔时代开始,林加德便学会了如何与巨星配合。

突出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的核心地位,曼联就要用减少中场、堆砌前锋的打法进行破局。索尔斯克亚尚不确定桑乔到底应该出现在哪边,格林伍德还不知道如何围绕巨星踢球,当年轻人陷入迷茫的时候,曼联的替补席上还有经验丰富的球员帮助主帅脱困。

林加德擅长围绕核心球员打配合。

C罗和卡瓦尼产生了不错的化学反应。

卡瓦尼在侧翼提供对抗,撕扯着防线,掩护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送出传中,C罗埋伏在后点接应传中,林加德填补两名搭档中间的空当,马蒂奇、麦克托米奈和弗雷德控制外围,组织二次进攻……曼联依靠中前场球员之间的配合,搭建起了一个咬合度很高的攻坚架构,取得不错的效果。

卡瓦尼看起来比拉什福德更适合与C罗配合。

不过,自对阵维拉的比赛复出以来,卡瓦尼的出场时间并不多。索尔斯克亚迟迟未能解决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、博格巴和桑乔的共存问题,自然无力协调锋线球员之间的竞争,卡瓦尼或许还需要担当一段时间的替补,林加德的情况也大致如此。双红会的惨败痛彻心扉,红魔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了,卡瓦尼和林加德有望从中“受益”。

连续给予犯错球员(林加德和布鲁诺-费尔南德斯)救赎机会,公开表扬C罗的奉献精神,索尔斯克亚很会做人。

总结

在这个“一人一城”成为历史,绝对忠诚踪迹难寻的时代,豪门更衣室的稳定性等同于战斗力,管理技巧比战术素养更加重要。索尔斯克亚能够成为后弗格森时代执教时间最长的主帅,这绝非偶然。

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,曼联数次凭借“马克-罗宾斯时刻”和“弗格森时间”转危为安,球员们依靠个人能力为主帅续命,索尔斯克亚也在试错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用好C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曼联的优势在于阵容深度极佳,各种类型的球员都有,但找到合理的配置显然是需要时间的。双红会的惨败已经透支了索帅的声誉,在国际比赛日到来之前,少帅需要尽快带领红魔回归正轨,在这个过程中,用好C罗依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切入点。